学术论坛简介
《学术论坛》(CN:45-1002/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学术论坛》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思想性、学术性及应用性的办刊原则,追踪学术前沿,倡导理论创新,关注社会动向,弘扬时代精神,努力为社会主议“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杂志文章特色
1.《学术论坛》篇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副题除外),并译成英文。
2.《学术论坛》作者姓名、单位:作者姓名、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邮政编码。
3.《学术论坛》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为主语),不超过200字。
4.关键词:3~8个,以分号相隔。
5.来稿3个月未收到编辑电话联系采稿,作者可自行处理。请勿一稿多投。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哲学,文学,经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法学新探,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文化研究,文史,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文史研究,哲学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区域经济,文传研究,古代文学,意识形态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粮食安全问题,粤港澳大湾区专题,文学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专题:大数据与计算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法治中国:公司法修改,技术社会学,历史学,社会治理,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供销社改革”专题,数字中国:数字文化,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文化治理,《商法通则》立法专题,东盟研究,哲学·法学,法治40年:回顾、反思与前瞻,文化,家庭社会学,后人类文论研究,专题:叙事学研究,中国之治,文化·文学,专题:社会治理研究,大数据与互联网传播,服务业发展与改革,知识产权,理论前沿,法治研究,专题:大数据与文化研究,专题:《诗经》研究,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个自信”专题,特色小城镇发展研究,制造业升级研究,计算社会科学,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家庭照料的变迁与政策调整,数字货币,思想政治教育与协同育人,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十九大精神阐释,数字法治,现当代文学研究,未来法治,犯罪学,互联网经济治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振兴,海外特稿,环境法,实证法学研究,《民法典》研究,公司法修改,政治经济学,新时代文艺原创力,数字经济,法学·哲学,民法典编纂与家事法改革,当代文论,近现代经济史研究,财政与金融研究,经济社会治理,贸易经济,互联网金融,网络信息空间与综合治理,西方文论批判及中国文论构建,电影艺术,金融社会学专题:地方政府与金融治理,网络文化,数字贸易,精准扶贫保障机制及创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能源经济专题,新技术与文化创新,中西文论对话:女性主义叙事学,学术新探,“一带一路”通道建设,双碳经济,区域创新,外国文学,文艺理论,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对策,社会治理专题:暗网的危害及其治理,全球治理,国际经贸规则改革,中美经贸协议,社会管理,广西历史,政党文化,外国哲学,国外社会学,侵权责任,政府机构改革,法典编纂研究,法条评论,产业经济,社会保障,民法典编纂,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公司法,改革开放40年: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监察制度,数字经济治理,新发展格局,影视传媒,反贫困研究,电影与技术社会,数字文化产业治理,“一带一路”人才培养,CPTPP规则研究,科技哲学,科技创新,民间法研究,文化遗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书评,东南亚研究,人口学,“一带一路”研究,综述,中共党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公共外交,稳疆固边治理特稿,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元宇宙
摘要:主持人语:本栏目三篇文章从独特的视角厘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深刻内涵.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放到历史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性语境之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品格与丰富内涵。肖琼教授的文章《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的美学重构》,以回溯性的视角,从莫尔的《乌托邦》到马克思以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乌托邦探索,重新考察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的复杂关系。
摘要:受当代激进理论家强调要以一种回溯性的视角来看待事物的观点启发,文章以一种回溯性的视角重新考察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的复杂关系,结果发现,马克思主义以其独到的悲剧性视角,从悲剧中发展出一种乌托邦政治学。在现代性的美学视域中重新构筑了乌托邦的内涵及其美学意义。可以说,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乌托邦不是一种对未来的描绘,而是对未来的信仰和参照。作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需条件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维度,乌托邦既是批判现存状态的前提也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而当下的中国同样需要一种积极的乌托邦,需要乌托邦的梦想和情怀来完成对现实的打破和现存秩序的改变.从而拒绝盲目的、肤浅的乐观主义。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在近四十年本土化进程中历经附带引介、单独研究、全面解读、深层反思、发展建构等阶段,形成了“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消费符号学”“符号经济符号权力”“文化表征与符号传播”“交往行为理论”“语义符号学”等异常丰富复杂的本土化话语形态,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思维得到树立,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参照。
摘要:文学的“理论”建构主要是指从“理论”层面上对“文学”所给予的宏观概括,20世纪的三位代表性人物韦勒克、伊格尔顿和卡勒.在不同向路上对此一问题作出了深具典范意义的探索与论述。韦勒克尝试为“文学”研究建立起一种普适性的“知识”系统.伊格尔顿则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试图还原“文学”作为政治实践的一般性功能,而卡勒基于后现代的多元语境,为“文学”的“理论”谱系给予了全新的定位。回顾和勾勒文学理论在20世纪的演化轨迹,无疑对中国当下文学理论形态的重建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摘要:“强制阐释”是一种“去审美化”“去文学化”和高度“理论化”的文学阅读模式,引起了中国学者的质疑和批判,并引发出“中国审美阅读学”的研究热潮.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批评、赵宪章的“形式美学”批评、孙绍振的“文学文本解读学”、王一川的“感兴修辞批评”展示出“中国审美阅读学”的现有成就,实现了三大理论创新:坚持以审美为本位;贯通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发掘民族资源进而创建中国气派。“中国审美阅读学”的构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论复兴的希望,使我们找到了如何与西方文论进行平等对话的可能路径。
点评详情